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员工创造未来

    测量小故事-大禹

    3e3e94b55f964a0ebd832c270c393337_th 拷贝.jpg

    流传已久的大禹治水,想必大家儿时便听说过,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,大禹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局观以及为百姓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,深深感动着无数的华夏儿女。

    那么关于水位、地势进行的测量在当时是怎么做到的?传说中孙悟空的金箍棒真的是大禹留下的么?让我们一同走进古代,找寻尘封往事吧。

    准绳与规矩

    准绳规矩示意图(引自明代《三才图绘》.jpeg

    据史记记载,大禹在治水时,左手“准绳”,右手“规矩”,准绳和规矩,原本是指具体的测量和绘图工具,最古老的测量工具。腰间的左侧系着用于测量的“准、绳”,右手拿着“规和矩”。大禹的装束俨然一个野外测量师。

    “准”是用来定平直,“绳”是用来测长短,俗话说: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,在《史记·礼书》中有言“人道经纬万端,规矩无所不贯”。规圆形、矩方形即两种工具,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”。

    大禹决定接受前辈治水失败的教训,变堵塞为疏导,按照“水往低处流”的规律导流入海。为此,大禹决定首先踏勘危害最大的黄河,于是率领勘测队伍,携带“准、绳、规、矩”,测量地势高低,“行山表木,定高山大川”,规划疏导路线与工程。相传,规、矩伏羲氏时代就出现了,成为远古直到今天的重要测量工具。从大禹治水携带准、绳、规、矩一路测量看,这些工具虽然简单,但是很适用。所谓“行山表木”,师古在为《前汉书》作注时说:“禹随行山之形状而刊斫其木,以为表记,决水通道,故高山大川,各得其安定。”即把对高山形状、高低的测量数据,用砍下并插在地面的木桩作标记,以便进行河道设计。《拾遗记》还称,大禹治水时使用了玉简(玉制的尺),“玉简……长一尺二寸,以合十二时之数,使量度天地,禹即执此简,以平定水土”。

    古代,人们常将准绳和规矩对举或连用,不管走到哪里:“望山川之形,定高下之势,此数所由生也”。在后来,这两个词都被演绎为抽象的规则和法度。

    大禹在治水时就是在河闸设置水文标杆,在山丘设立水准标杆。同时利用步数来进行测量长度,通过这些原始的方法测量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得出想要的数据。

    金箍棒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

    11c862d0902b9d8871cfbdc0081b8523.jpg

    神话传说中曾描绘,太上老君在打造它的时,除了镇水,还有一个附加功能就是测量。由于当时并没有现代科学的测量仪器,而各地水的深浅也不尽相同,为了支持大禹的治水工作,太上老君就把它设计成可以随意变化大小,方便使用。

    同时,大禹在使用它时,并不需要靠自己的人力驱动。凭借意愿,就可以使之任意飞腾,自己插到海中测量:“金箍棒是海中珍,变化飞腾能取胜”。

    因此,这个定海神针的特点,就是很听主人的话,不需要施加特别的法术,全自动测量海水深浅,操作非常简单方便。

    等到地球地质变化平稳,不会再发生上古时代的这种特大的洪水灾害,这个镇水工具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。

    但这个宝贝总不能让它浪费了。而根据事先设定,孙悟空是注定要保唐僧上西天取经的,所以天庭就让孙悟空拥有了这件宝贝,并改变了其使用功能,成为了一件兵器。

    神话传说终究是赋予了无限的想象力,不能与现实相提并论,值得肯定的是大禹的功绩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肯定,以至于后人编排了很多神话故事来颂扬大禹的英雄事迹。

    现在的测绘仪器

    科技发达的今天测绘仪器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,我们对数据的质量、精度以及多元化的表达方式。

    经纬仪、水准仪、平板仪、测距仪、陀螺经纬仪、激光测量仪、液体静力水准仪、雷达探测仪,无人机探测仪等等,仪器的种类也在不断日新月异。

    如果交换时光,大禹看到如今繁荣景象想必会赞叹不已吧!


    Copyright 2018 海天地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1226号-1 技术支持
    联系方式:0535-6521011 联系地址:烟台市莱山区迎春大街金融国际大厦20楼 公司 企业邮箱:htgis@htgis.com